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

郭史光宏:疫情下的机会教育


停课至今已近两个月。这段期间,各种线上学习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课本单元的教学视频、儿歌童诗的诵读微课、儿童故事的朗读音频、数学思维的桌面游戏……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大部分都渐渐适应居家学习的模式。

对于疫情,我们也从最初的天天守候、日日谈论,慢慢变成偶尔瞄一眼确诊数字,作为百无聊赖时的一点谈资。这很正常,也很可惜。疫情下的人生百态,理当得到更多关注与讨论,进而转化成及时的机会教育。

比如假消息的辨识与传播。

面对疫情,人人自危。别有居心者抓住人性的弱点,散播假消息,一方面赚取流量,另一方面推进自身的隐议程。一些消息说,食用某某产品能预防冠状病毒;一些消息说,某某族群爆发了大规模病毒感染;一些消息说,某某地区即将被封锁。我们大可搜集这些假消息,组织起来,引导学生辨析其真伪,共同思考胡乱转发带来的后果。

此外,KiniTV和台湾公视制作的《如何分辨假消息?发送假讯息有何后果?》和《让诈骗媒体跪下来的假新闻识读术》等短视频都可以是极好的教材,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思辨能力。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更宽阔的知识天地,同时也意味着更混杂的社会现实。辨识假消息,是二十一世纪公民的重要素养。



比如底层人民的穷困潦倒和外劳移工的标签歧视。

行动管制期间,除了关键服务领域,各种经济活动停摆,大家一起隔离在家。这段时期,对一些人来说只是不能自由行动,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意味着手停口停,意味着饭都开不了,意味着饥寒交迫。正如那位印度医生所说,“能保持社会距离是种特权,说明你家有足够的地方隔离。能洗手是特权,说明有自来水。有干洗手液也是特权,说明你有钱购买它。禁足不出门也是特权,说明你有能力不出门工作。”

然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很多家庭并不了解这些。我们谴责不戴口罩的人,但不知道他们其实买不了口罩;我们批评抗命外出工作的人,但不知他们已身无分文。我们甚至排斥外劳移工,标签他们为病毒携带者,却忘了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和当下面临的困境。

社区艺术工作者张吉安拍摄了《疫情伤城,谁在挨饿?》和《疫情下,外劳客工是“病毒”?》两支视频,用镜头捕捉社会底层人士在疫情期间的窘迫惨况。通过视频,我们大可带领学生看见社会现实,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共同反思“我们”和“他们”的关系。湖北人排斥武汉人,中国人嫌弃湖北人,美国人又归咎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标签与歧视无处不在。唯有将心比心、理智以待,才有机会逃出这恶性循环。

停课不停学。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疫情下的机会教育更为难得。




—— —— —— —— —— —— —— ——

“回顾人类历史的一次次灾难,既有天灾,亦有人祸。这其中,当有生命觉知后的反思与行动。17年前的非典,我们应该还记忆犹新。每一个人若只关心自己的世界,自以为是,为所欲为,而没有敬畏与忧患,尤其是行动与革新,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的错误;那么,面对见识的浅薄与认知的狭隘以及对法律契约的无视与对个人权利的蔑视,谁敢说,下一个17年,一定是‘道路不滑,天下儿女可顺利回家’?”——南京树人学校教师曹刚


作者:郭史光宏
本文刊于2020年5月12日《中国报·副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